好网名

精选描写爱国的古诗五首144句

目录: 心情短语 2023-08-11 23:17:00 admin

描写爱国的古诗

1、描写爱国的古诗三首

(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李白《秦女休行》

(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5)、州桥南北的天街之上,中原父老伫足南望,他们年年盼望王师返回。

(6)、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七》

(7)、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先秦刘向编的《六亲五法》

(8)、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陆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9)、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10)、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11)、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12)、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13)、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颅。——张养浩《一枝花·咏喜雨》

(14)、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周邦彦《六丑·落花》

(15)、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1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17)、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田锡《塞上曲》

(18)、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的《夜泊水村》

(19)、                 18547754655郭老师

(20)、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2、描写爱国的古诗五首

(1)、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2)、作者背景:王昌龄(西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

(3)、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4)、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9)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1) 

(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宋纁

(9)、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北定:将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1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1)、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唐高適《送李侍御赴安西》

(12)、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 李白《清平调·其三》

(13)、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14)、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子兰《秋日思旧山》

(15)、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16)、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17)、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18)、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19)、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

(20)、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3、表达热爱祖国的诗

(1)、释义: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历史背景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6)、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7)、作者背景: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10)、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1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陆游的《书愤五首·其一》

(12)、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1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4)、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栖蟾《送迁客》

(15)、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

(1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李百药《元景安传》

(17)、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18)、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19)、⑶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20)、(4)“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尺)。

4、描写爱国的古诗大全300首

(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杜牧《泊秦淮》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3)、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4)、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5)、⑹抵:值,相当。⑺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6)、释义: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7)、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唐代司空曙的《金陵怀古》

(8)、赏析: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9)、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与友人相邀,以谢安为榜样,为实现“济苍生”的夙愿而努力。诗人借用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表达自己要实现匡国济民的志向和信心,既是劝慰友人,同时也是激励自己。

(10)、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之蓝关》

(11)、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12)、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1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14)、赏析: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15)、译文: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即使是已经死了,也应该成为鬼中的英雄!我至今还在怀念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即便是自刎于乌江,也不逃离江东的场景。

(16)、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苏轼《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17)、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18)、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

(19)、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王维《少年行四首》

(2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描写爱国的古诗20首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4)、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5)、(7)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6)、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7)、谁分去来乡国事,凄然,曾是承平两少年。——陈洵《南乡子·己巳三月自郡城归乡过区菶吾西园话旧》

(8)、人类的精神世界好比是一座高不可攀的高山,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就是做一个攀登者去攀登这座高山,因为山的顶峰有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以下是“爱国的古诗句”。

(9)、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0)、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756)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11)、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毛泽东《七绝》

(12)、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司空曙《金陵怀古》

(13)、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14)、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杜甫《登楼》

(15)、作为唐代革新运动的启蒙者,陈子昂一直强调汉魏风骨。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一扫同类题材的悲切之风,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很能代表陈子昂的文学主张。

(16)、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

(17)、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唐代杜甫的《夏夜叹》

(18)、《出塞曲》(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20)、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不堪百折播孤臣,一望苍茫九死身。独挽龙髯空问鼎,姑留螳臂强当轮。谋同曹社非无鬼,哭向秦廷那有人!可是红羊刚换劫,黄云白草未曾春?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5)、诗歌的创作多用比、兴,然而“赋”──直接叙述或描写也是不可少的。尤其是直接叙述,往往比描写更难驾御,这就要求诗人要有敏锐的目光,能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细节,将感情倾注于其中。这首诗的特色就在于此。诗中的典型细节在于两个字──“等”和“询”。父老岁岁年年在等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几乎到了望穿双眼,几乎要化作“望驾石”,其强烈的愿望和痛苦的心情自然就融于“等”字中。而含泪失声的“询”则惟妙惟肖地描绘出父老的神情,那颤颤巍巍的身影,如在眼前,那哽哽咽咽的声调,尤在耳旁,真是“沉痛不可多读”。而“几时真有”更是意味深长,早也盼,晚也盼,朝思暮想,朝朝暮暮州桥畔,伫立凝眸,企首悬望,父老们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他们的弦外之音,因为他们的热切盼望一次又一次地变成失望。而诗人的无言以对,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6)、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8)、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9)、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10)、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温庭筠《过五丈原》

(11)、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宋苏轼的《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1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13)、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1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5)、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毛泽东《沁园春·雪》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7)、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李白《登高丘而望远》

(1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1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0)、《满江红》 岳 飞

(1)、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2)、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6)、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7)、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10)、?《破阵子》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 陆游《病起书怀》

(1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韬钤深处》

(13)、⑷恨别:怅恨离别。⑸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14)、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15)、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16)、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7)、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18)、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李白《送陆判官往琵琶峡》终日萦念长安,就好象是出现在梦里一样,可望而不可及;什么时候,才是归期?诗人通过对长安深切的思念,流露了他渴望有朝一日能再回朝廷,报效祖国,匡扶社稷的意愿。

(19)、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20)、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宋陈德武的《水龙吟·西湖怀古》

(1)、?《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释义: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4)、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展开全文∨


Copyright © 2023-2027 版权所有 Power by 好网名 | 鲁ICP备18046322号-10